深圳市鸿嘉利新能源有限公司
咨询热线:159 1979 4865
邮 箱:kefu@hjlcdz.com
网 址:www.ao-invest.com
地 址: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长凤路412号
这么多充电桩产业代表,你猜哪个更挣钱?
在政策引导下,充电桩市场成为继动力电池和电动整车之后,新能源汽车行业资本涌入的一个新落脚点,但人气如此之高的投资领域眼下却还处在赔钱赚吆喝的阶段。在充电桩行业飞速发展、充电桩企业数量大幅增加的同时,充电设施如何盈利是最大难关。
充电桩建设快速突破
过去几年,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远落后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。我国公共充电桩的建设速度还远远达不到预期,主要问题在于除了政府自上而下的力量以外,充电桩对不少企业或者资本来说是一块难啃的骨头,投入成本高、投入时间长,想要在短期内实现回报很难。再加上土地资源、地方保护等问题,想进入新能源充电设施建设领域并不容易。因此造成北京、上海、广州、深圳等新能源汽车的热销城市,其充电桩数量与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比例严重失衡。
“
据工信部统计数据,2015年,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经超过50万辆,而截至2015年底,全国只建成了3600个充换电站、4.9万个公共充电桩,远不能满足超过5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需求。
2015年以来,我国充电设施建设开始取得快速突破。电动汽车的快速上量,特别是私人购车比重的增加和各地促进政策的出台,极大调动了社会各界参与充电设施产业发展的积极性,一些有互联网基因的企业、科技公司、初创公司,以及社会资本的介入大大增强了产业活力,形成了国有、民营、混合所有制的产业格局。
国家能源局提供的数据显示,截至今年4月底,全国累计建成公共充电桩17.1万个。其中,城际高速快充站加快建设,已形成“六纵六横两环”格局。今年春节期间,高速公路区域完成充电1.45万车次,充电量达12.31万千瓦时,同比增长315%,为新能源汽车城际出行提供便利。在私人充电桩领域,随着电动乘用车的推广应用和小区充电设施政策的细化实施,居民专用充电桩的建设矛盾有所缓解,整车销售企业配送专用桩的安装比例已达87.7%,较去年中期提升约10个百分点。
权威数据还显示,截至2017年6月底,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突破120万辆,“车桩比”目前水平接近4:1;根据《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理水平;同时,国家能源局在《2017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通知》中明确,2017年内计划建成充电桩90万个(公共充电桩10万个,私人充电桩80万个),未来充电桩市场建设将显着提速,坚决践行“桩站先行”战略规划。
国家电网公司于7月31日公布了2017年电源项目第四批物资招标采购项目,其中包含今年第二批充电设备招标。本次招标共发27包,采购充电桩9789个,累计功率477.17MW:其中直流桩6948个,总功率457.17MW,交流桩2841个,总功率20MW。以中标单价1.3元/W估算,本次招标总金额预计超过6亿元,涉及北京、山东、江苏、浙江、重庆、天津、上海等7省市。
2015年10月,国务院办公厅发布《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》,吹响了大建电动车充电桩的冲锋号。一时间国营资本、私营企业蜂拥而上,掀起了一阵充电桩建设狂潮。数十家有名有姓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,要抓住这个朝阳产业的机遇。同样各路资本自然不会坐等这么大的蛋糕被他人瓜分,都想在充电桩市场的争夺战中占得先机。
从2014年国家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充电设施开始,一大波企业蜂拥而至,2015年社会资本更是疯狂进入,大家觉得充电桩是个生意,是新的用户入口,高频、刚需、用户基数大,都认为这是一个极好的用户场景;进入2016年,充电桩企业纷纷发布发展战略,甚至是2020年的发展目标,加快圈地步伐。
包括充电运营商、设备生产商、整体解决方案商的各方力量已经积极参与到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中,其中包括国家电网、南方电网、中石化、普天新能源等央企,许继电气、华商三优等国有企业,还有富电科技、特锐德、聚电、奥特迅等民营企业。
国家工信部不完全统计,目前国内涉及充电桩建设和运营的企业超过600多家。不过,许多业内人士表示,现在政策导向是“重建设,轻运营”,市场投资者实力相距悬殊。更尴尬的是,不少投资者进来后才发现,充电桩补贴发放难以落实,导致运营艰辛,少则六七十万元,多则数百万元的投入,没有政府的补贴,三五年内要收回成本很难。充电桩补贴难到位,首当其冲受影响的是电动车行业布局。目前各大充电企业都在忙着跑马圈地,这个快速发展的新行业正浮现盈利难、竞争恶劣的隐忧。
深圳是华南地区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,目前共有23家运营商进入备案名单。其中,既有中兴、比亚迪这样的本土企业;也有科陆电子、鹏电跃能、普天新能源这样的领域“大鳄”;还有一些诸如生产电池的沃特玛、从事环保的鹏达信,甚至深圳地方政府投资的公共运输企业等,背景五花八门。
不容忽视的充电桩市场风险
目前充电桩市场处于无序竞争状态。面对巨大的利润吸引,大量资本涌入充电桩行业,有从传统的电力设备企业转型而来的,也有从互联网端介入的,但部分企业并不具备经验,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;另有部分企业属于短期投资行为。个别运营商对品质还不够重视,过于关注补贴,压缩充电设备的价格来实现投资成本削减,这不利于充电市场的长远发展。
在技术不成熟的情况下,众多企业一拥而上带来的后果是行业乱象丛生。充电桩产品质量良莠不齐,劣币驱逐良币,许多区域运营服务商为了跑马圈地,只顾产品数量,忽略产品质量,在市场竞争中大打价格战。
充电桩产品如果进入恶性竞争,大打价格战,安全问题就可能会出现,尤其当充电桩的使用率不断提高的时候。有些小的地方客运公司就会谁家便宜就用谁家的,这样做很危险。
建设一个充电桩(包括线缆和土地使用)的成本在万元以上,这还只是前期的一次性投入。运营商的主要成本在于建桩之后的管理和维护,鉴于现有的充电桩利用率比较低,充电服务费对于运营商来说杯水车薪,因此亏损成为整个行业的常态。
需要关注的是,和新能源汽车一样,充电基础设施的补贴也会逐步退出。仅靠电费和服务费是很难实现盈利的,必须建立起较大的用户基础,未来就可以通过经营车位、广告招商、充电站配套餐饮娱乐设施、打造充电互联网生态圈等方式赚钱。
因此不管行业如何躁动,市场始终是残酷的,可持续的商业模式才是王道,而商业模式的创新更是可持续的前提。充电桩众多企业在疯狂建桩同时,除了对于市场占有率之外,如何在互联网时代将充电桩转化为可变现的入口,也是必须去思考的课题。